一个人群处于同一生产环境,从事同一种生产劳动,但每个人受到职业性损伤的程度、差别极大,主要由以下个体因素所决定: 1、遗传因素。如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或过敏体质的人,容易受有毒物质的作用; 2、年龄和性别。青少年、老年和妇女对某些职业危害因素较为敏感;尤其妇女怀孕时血液循环加快加大,对毒物的吸收量也加大,而且对胎儿、乳儿会有一定的影响; 3、营养缺乏。营养不良或缺乏某些营养。可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; 4、其他疾病与精神因素。如患有皮肤病可增加毒物的吸收,患有肝脏疾病影响对毒物的解毒功能等; 5、文化水平、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。生活上某种嗜好如饮酒、吸烟、药物可增加职业危害的作用。具有一定文化和科学知识,将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。 以上人的五种因素,总称为个体危害因素。具有这些因素者,容易受职业性损伤,称为易感者或高危人群。因此,从人群中鉴别此种易感者,采取适当措施,指导性的安排就业,也是预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。
上一篇: 接触粉尘的职业及工种
下一篇: 尘肺病防治知识
点击下载本页文档